★鮑鵬山:價值觀只能認同,不能討論

 

★鮑鵬山:價值觀只能認同,不能討論

|鮑鵬山

來源 | 《好的教育》

有人說,兩千多年前的價值觀能跟今天現代的價值觀一致嗎?肯定有變化吧?我說,這是糊塗人講糊塗話。價值觀有個人價值觀和基本價值觀之分。

什麼叫個人價值觀?舉個例子,比如選擇一輩子單身,這是個人的權利,別人管不著。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結婚還是不結婚,結婚後也可以選擇“丁克”或者是多子多孫。這些都叫個人價值觀。有的人花錢就喜歡“月光”,別人也管不著。喜歡攢錢也行。這種價值觀是個人的,我們不能把這種個人價值觀混淆為基本價值觀。

基本價值觀是什麼呢?簡單地講,就是做人,做好人不做壞人。你可以選擇做單身的人,也可以選擇做娶妻生子的人,但是你不能選擇做壞人。有些人還真不明白這些道理。

有位民辦小學校長,在教學上做了很多嘗試,名聲特別大,各地辦學。但我覺得他有個大問題沒搞明白。我說,知識和價值不一樣,知識是讓人認知的,但是價值是讓人認同的。他說,不對,在西方社會,學校裡什麼都可以討論。我說,討論的目的還是最終走向認同,而不是最終走向否定。比如,做人要仁義,可以討論,但是不能討論到最後走向否定,變成做人要不仁不義。基本的價值觀,必須認同。不認同,人沒法在社會上立足。如果我講座上公開說,我就不仁不義,你能把我怎麼樣,主辦方馬上把我轟下去。偷偷摸摸地不認同,鬼鬼祟祟地不認同,說些鬼話也可以,但就是不能公開不認同。做好人還是做壞人,你能組織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嗎?然後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做壞人,而你也說可以?

 

人有人的底線,這叫基本價值觀。基本價值觀是普適的,時間上普適,空間上普適。孔子時代的好人到今天仍然是好人;今天的壞蛋到孔子的時代,照樣是壞蛋,這是時間上的。空間上的呢?中國的好人到美國依然是好人;美國的壞蛋到中國照樣是壞蛋。

所以,共同的基本價值觀不能討論,只能認同。做人要遵守基本的價值觀,要講道德,要講仁義,要講禮貌,要講智慧,要講誠信,要講忠誠,要孝順父母,要寬恕,要勇敢,變了嗎?從古至今不變,古今中外不變。先賢通過元典給我們留下的道、德、仁、義、禮、智、信、忠、孝、誠、恕、勇等,看起來是概念,實際上指向的是基本價值觀。有了這些價值觀,我們就知道一生怎麼做人,怎麼做事。教育就是要讓受教育者,讓一代一代的民族的未來,認同基本的人類價值觀。

知識,讓我們認知;而基本價值觀,需要信,需要認同。因此,基本價值問題不能討論,基本價值問題只能讓人認同。價值多元時代,有多元價值觀,應允許自由討論,但是,不能混淆概念。譬如是否選擇結婚,是否做丁克族,當然可以自由討論多元選擇,但人們常誤把這些也當作基本價值問題。這是具體的人不同的人生價值選擇問題。做一個好人這樣的基本價值觀,是不能討論、不能多元選擇的。人有做人的底線,底線不能討論。基本價值觀就是做人的底線,良知就是做人的底線。底線只需要認同。

 

 

人與人之間最大差別不是知識與學歷,而是價值觀,也就是心靈的差別。正如鮑鵬山老師說的那樣,基本價值觀就是做人的底線,良知就是做人的底線。底線只需要認同。

在信息與知識被投喂,良知與真知越來越稀薄的今天,社會戾氣越來越重,反智主義越來越“流行”。我們每天都被無用的知識侮辱智商,誤導生命流向;每天都被良知全無的言論,以及一幕幕醜陋的表演戲弄和拷打著。

因此,精讀有營養的經典好書,淨化心靈,喚醒良知,提升認知,這些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對抗無良與無知的當務之急。

為此,新少數派聯合先知書店誠摯推薦鮑鵬山《中國人的心靈》。在一個民族的笑聲、哭聲、呐喊聲中,找尋到一顆顆國民的真實心靈。

這是一部獨特的解讀經典之作,獨闢蹊徑地從對中國人心靈的分析,深入文化的本質。閱讀本書,不但可以與經典對話,習得傳統文化的心法,還能走近中國人的心靈,收穫遠超一般經典解讀的洞察。

感興趣的讀者,可識別下圖二維碼,一鍵收藏。

 

 

(本文節選自學者鮑鵬山的新著《好的教育》,東方出版中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何桂藍於47人案宣判後的聲明◆

劉書慶律師:保守主义者“美颜滤镜”下的川普与尚待祛魅的政治站位

◆叢日雲:我們為什麼會誤判美國和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