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22的博文

1958年,席卷全国的麻雀“清零”是如何终结的?

图片
  1958年,席卷全国的麻雀“清零”是如何终结的? 原创   本所   张所长   2022-05-24 08:21   发表于 北京 今天讲一档陈年旧事,是发生在1958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打麻雀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麻雀“清零”。麻雀最后当然没有清零。同时在两年后,消灭麻雀的恶果开始显现,城市树木被吃光,农村粮食也开始减产。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科学问题,是如何逐渐被泛化,有了隐晦的含义,同时也成为一个立场问题。也能看到,麻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人民公敌,人们又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到麻雀“清零“的狂热中去的。 一 在1955年之前,中国的麻雀是安全的。在这一年,一些地方的领导和农民反映,麻雀和其他害虫,因为偷吃粮食,对农业的影响较大。这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粮食关乎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当时,中国社会将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一切都容不得半点闪失。 所以,在1955 年,他提出了有关农业发展的“十七条”意见,其中第十三条内容为: “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 及其他害鸟,但乌鸦是否宜于消灭,尚待研究) ,苍蝇,蚊子。” 这是灭麻雀第一次被官方以文件形式提起。之后,这项活动就在农村地区,以及城市郊区范围内开展。当时的报纸记录了当时灭麻雀的成果。 《中国青年报》1956年1月社论《开展一个消灭麻雀的突击运动》中说:吉林、陕西、山东、河南青少年消灭麻雀老鼠533万多只,北京青少年消灭麻雀14万多只。 当然,这项活动一开始也不乏反对者。农业部官员找到中科院前任动物所副所长钱燕文,想让他发表支持意见。钱说,我们对麻雀的食性还没有系统研究过,不敢肯定是否应当消灭麻雀。 钱敢这么直言不讳的发表看法,是因为1956年,我们的“双百方针”,意思就是,学术问题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能搞一言堂。 这个方针打消了人们表达意见的顾虑。1956年10月,青岛召开中国动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了消灭麻雀问题,多位生物学家反对。 中国生物学家朱冼首先讲了一个故事: 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并宣布杀死麻雀有奖赏。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被捉光了,各地果园却布满了害虫,连树叶子也没有了。国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去外地运回雀种,加以繁殖保护。 朱冼说:“除了在某些季节麻雀是有害的,其他季节是有益的。 但会上更多人保持了沉默,也有人支持消灭麻雀,大家的意见不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