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孔子思想中的自由與專制
★劉軍寧:孔子思想中的自由與專制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數一數二的思想文化人物,也是自上個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爭議的人物。 一些人認為,中國的思想文化傳統就是中國的國粹。國學是國粹之學。而國學的核心是儒學,儒學的核心是孔子。孔子是中國文化的注冊商標,孔子思想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資產。 持相反觀點的人士則認為,孔子是中國兩千年多年專制的精神教父,要對中國的內衰外辱負責。 不論持哪一種觀點,雙方都有大量的證據。尊孔與反孔成了近現代中國最經久不衰的辯題。 我曾在“開放的傳統”一文中提出,傳統是開放的、演化的。對傳統的繼承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我想循著這一思路,對孔子思想的構成,及其與自由、專制的關係加以梳理、分析和選擇。 作為一位政治哲學與政治思想領域的研究者,我最關心的還是孔子的思想與自由與專制的關係。具體地說,我試圖分辨出,孔子思想中哪些是自由的成分,哪些是專制的成分。 為此,我想以人類秩序的兩種人際關係格局作為我的分析工具。一類我把它叫做夥伴關係格局,一類我稱之為做君臣關係格局。在夥伴關係的格局之下,每個人是自由的、平等的,不存在統治—服從關係,一個人無權強制另一個人,公共權力由社會成員的自願同意產生。這種關係在性質上是自由的。歷史上主張夥伴關係的思想都是人類自由主義思想的遺產。在君臣關係的格局之下,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的、統治與被統治、服從與被服從的權力關係;強制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根本手段。歷史上主張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君臣關係的思想在性質上是維護專制的,是專制主義的思想遺產。 孔子在宇宙秩序中的地位 孔子思想中不同成分之間的張力與孔子的多重身份是分不開的。我認為,孔子的主要身份有三種。它們分別是:先知、君子、帝師。 為什麼說孔子是先知?因為孔子先於他人知道人與人之間共同生活的根本道德準則並告知於眾。先知出於使命(天命)傳達來自上天的道德戒律,並警告人們藐視上天所規定的道德秩序的嚴重後果。 先知與常人的不同,是在於先知在宇宙秩序中佔有特定的位置。普通的人只是在社會秩序中佔有一定的地位。為什麼說先知在宇宙中有位置,而普通人只是在社會中有位置?因為先知站在天與愷撒(藉以指代世俗的最高統治者)及萬民之間,傳達來自天的道德律令。因此,先知是肩負天命的人,要向統治者和萬民說出道德真理,去宣昭上天所頒佈的作為真理的道德律...